中文题名: | 基于NGF缓释作用的梯度神经导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姓名: | |
学号: | 1049721101080 |
保密级别: | 公开 |
论文语种: | chi |
学科代码: | 100702 |
学科名称: | 药剂学 |
学生类型: | 硕士 |
学位: | 医学硕士 |
学校: | 武汉理工大学 |
院系: | |
专业: | |
研究方向: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
第一导师姓名: | |
第一导师院系: | |
完成日期: | 2014-05-22 |
答辩日期: | 2014-05-22 |
中文关键词: | |
中文摘要: |
论文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及偶合交联技术将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复合到载体材料上,制备一种应用于神经损伤修复的缓释NGF神经导管。论文采用聚乳酸(Poly-glycolic acid, PDLLA)作为基质,添加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 β-TCP)制备多孔隙梯度芯材,在芯材表面引入正电荷;利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通过透明质酸(Hyaluronan, HA)和壳聚糖(Chitosan, CHS)的阴阳离子静电吸附作用构建自组装多层膜,并将药物NGF通过EDC(1-(3-Dimethylaminopropyl)-3-eth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交联偶合到自组装层上;得到多孔隙的聚乳酸/β-磷酸三钙/透明质酸/壳聚糖/神经生长因子(PDLLA/β-TCP/HA/CHS/NGF)梯度神经导管,并对其进行表征及性能评价。通过探讨自组装层数、时间、温度、pH值和组装溶液浓度比等因素对PDLLA/β-TCP/HA/CHS/NGF缓释神经导管制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每层组装30min,温度为30℃,组装溶液的pH值为3. 8,HA/CHS 的浓度比为3:1。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接触角测定仪对材料的结构、机械性能及亲水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神经导管材料的拉伸强度为5.93±0.62MPa,更接近于人体周围神经的平均值;接触角测试表明其亲水性能较好;扫描电子显微镜图显示出神经导管具有明显的多孔隙结构。这种多孔隙NGF缓释梯度神经导管的设计满足组织工程材料的要求,有望更好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对各组神经导管进行体外降解实验,测定降解过程中降解介质pH值的变化,失重率的变化,并观察降解后导管材料的扫描电镜显微结构。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的加入能够起到调节降解介质pH值,使得介质的pH值维持在中性;并且加速神经导管的降解,在第12周时,其失重率约为48.3%;且从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β-磷酸三钙随着降解时间的增加会逐渐浮现出来,最终造成整个神经导管的崩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GF的含量并对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自组装层和芯材的逐步降解,NGF被缓慢释放出来,其释放周期约为30天,累计释放率可以达到90%,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NGF浸提液对PC12细胞的轴突生长与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神经导管中交联的NGF保留活性。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和雪旺细胞(RSC96)分别与PDLLA、PDLLA/β-TCP、PDLLA/HA/CHS及PDLLA/β-TCP/HA/ CHS/NGF神经导管共培养,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考察不同组成成分的神经导管的生物相容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来观察材料表面粘附细胞数目来计算其粘附率,并通过扫描电镜图来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的状态,结果表明:PDLLA/ β-TCP/HA/CHS/NGF的毒性低、细胞粘附性较好;PC12轴突伸长率表明神经导管中释放的NGF能促使神经细胞轴突的伸长,轴突伸长率达到54%,从而证明了神经导管的细胞相容性较好。 |
中图分类号: | R745 |
馆藏号: | R745/1080/2014 |
备注: | 403-西院分馆博硕论文库;203-余家头分馆博硕论文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