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标题文档
查看论文信息

中文题名:

 古“南襄隘道”上的城镇居住空间与民居建筑研究    

姓名:

 陈仕维    

学号:

 1049721102272    

保密级别:

 公开    

论文语种:

 chi    

学科代码:

 081302    

学科名称: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生类型:

 硕士    

学位:

 工学硕士    

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    

院系: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

 建筑与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第一导师姓名:

 刘炜    

第一导师院系:

 武汉理工大学    

第二导师姓名:

 姜涛    

完成日期:

 2014-05-26    

答辩日期:

 2014-05-26    

中文关键词:

 南襄隘道 ; 城镇居住空间 ; 城镇住区 ; 民居建筑 ; 居住文化    

中文摘要:

古“南襄隘道”地处中原南襄盆地,纵跨鄂西北、豫西南,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南北居中、东西则正的特殊区位条件,直到民国时期,仍然是中国最为活跃的南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动脉。在对古“南襄隘道”历史地理背景分析基础上,确定以城镇居住空间及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南襄地区历史城镇为主要调研范围区域,对住居生活、居住空间、住区形态以及民居建筑等研究内容进行探讨。首先,本文通过对古“南襄隘道”上城镇居住空间形成基础、历史形成演变以及大量民居建筑的考察和分析,由中外传统居住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入手,从居住者的居住生活方式、社会构成、居住制度三个尺度,归纳总结古“南襄隘道”上居住空间的特征和形态;以少数民族、移民、兵勇的居住空间模式为参照对南襄地区城镇居住形态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对具体城镇的实际分析,总结为内外双城模式、商教合一建模式、趋水而建模式的居住空间形态的具体模式类型;分析城镇居住空间的等级及其分布特点,总结出住区空间形态特征;以空间句法为理论基础,分析古“南襄隘道”地区城镇住区所具有的意向特征,包括住区空间布局、功能特征、生长特征、节点空间特征。其次,本文对民居建筑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在居住空间实体类型中提取以连间、合院、前铺后宅等为代表的典型居住场所作为南襄地区的基本居住类型;同时从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的角度提炼南襄地区的特色所在,探讨其成为南襄地区主流居住形制的根本原因;根据现存的民居建筑进行测绘,总结出该地区特色居住建筑建造工艺和手法。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提炼南襄地区居住空间文化的衍化及其内涵总结出居住建筑空间衍化的过程,发掘其所融合的南北住居特色、楚文化对该区域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等几大特征。

中图分类号:

 TU984.2    

馆藏号:

 TU984.2/2272/2014    

备注:

 403-西院分馆博硕论文库;203-余家头分馆博硕论文库    

无标题文档

   建议浏览器: 谷歌 火狐 360请用极速模式,双核浏览器请用极速模式